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買不起 租不起 住不了 進不去 (黃琢嵩 99.8.26)

文/黃琢嵩 伊甸基金會執行長
轉載於 蘋果日報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100826/7K4FTOY6SNOBRF5ZMVVQBRBNTU/

社運團體以「無殼蝸牛」形容沒有住宅的民眾,事實上蝸牛的圖像,更適合比喻身心障礙者在居住問題上的窘境,因為蝸牛沒有手,行動也很遲緩,各項感官能力都很微弱,像極了各障別的身心障礙者。台灣近107萬身心障礙人口,不僅跟您一樣買不起、租不起房子,就算買到、租到,也可能住不了,就算住了一陣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然進不了自己的家。
我國身心障礙者的居住問題,呈現出:「買不起、租不起、住不了、進不去」四大現象。「買不起、租不起」來自身心障礙者先天的經濟弱勢,內政部《2006年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顯示,15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有八成雖有工作意願卻找不到工作,三成多依賴政府津貼,有三成是靠家人的經濟支持過日子。又根據行政院勞委會《2009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統計》,身心障礙者平均每月薪資為23,126 元,其中有38.3%領不到政府規定基本工資的17,280 元。一般中等收入的國民都難以負擔高昂的房價,更何況是處於經濟底層的身心障礙者?

即使負擔得起房價,也可能碰上「住不了」的難關,關鍵在於身心障礙者因身體上的不便,居住上需要無障礙環境的配合,但台灣地狹人稠,人口高度集中於都市的高樓大廈或公寓,加上地價飛漲、寸土寸金,每人平均能分配到的住房面積已經不多,要增加無障礙設施往往窒礙難行。

身心障礙者福利少

倘若經濟上可以負擔、無障礙設施得到解決,還有一個最大難關與最後問題是「進不去」。台灣社會由於對身心障礙者的偏見和歧視,竟無法接受身心障礙者進駐社區。以伊甸最近在台中縣太平市籌設的日間照顧中心,受到地方民眾憂慮入住者可能帶來傳染病、妨害安寧,堅決反對。不僅機構如此,個別居住在社區內的身心障礙者,特別是心智與精神障礙者,遭到粗暴對待,被騷擾、拖出家門、噴漆、恐嚇、斷水斷電的案例時有所聞。雖然《身心障礙保護法》第16條、《精神衛生法》第22條等規定,都保障身心障礙者的權益、聲譽或他們的生命財產,但是執法的不力卻造成類似的問題一再發生。

今天身心障礙者已佔全國人口的4.6%,但我國仍只有若干零散的住宅福利措施,身心障礙者在住的問題上可謂「弱勢中的弱勢」:低收入戶有平價住宅和出租國宅、原住民有原住民國宅、農漁民有各項農漁村建設計劃改善居住品質、勞動者有勞工國宅和「輔助勞工住宅貸款」、老人有老人公寓、受暴婦女也有庇護住宅,但政府從未計劃興建「身心障礙者住宅」。各縣市政府雖有「身心障礙首次購屋貸款利息差額補助」、「無自有住宅之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租賃房屋租金補助」等福利措施,但根據《2006年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統計,辦理過上述兩項措施者,分別只佔身心障礙者的0.09%和0.1%,高達79%的身心障礙者根本不知道政府有「租屋及購屋貸款利息補助」措施。

台灣經濟的發展曾經讓部分民眾揮別了過去的貧困。但經濟發展導致的地價上漲,卻讓很多身心障礙者「無家可歸」。如今民間團體倡議政府政策學習北歐經驗發展「社會住宅」,建立弱勢者居住的友善家園,相信會是台灣邁向進步文明國家的重要指標。

(作者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