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專題報導】客家新聞雜誌第(447): 大阪好窩 2015.7.29

轉載自客家新聞雜誌

大阪好窩(一) 八十倍的差距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高喊八年要興建5萬戶社會住宅,為了去標籤化,有人稱公營住宅­,這種公營出租住宅頓時成了討論焦點。中央也有這樣的政策,目標十年3萬4千戶。多少­社會住宅才夠?其實沒有簡單的答案,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認為,參考各國標準,5%是低標­,但台灣目前社會住宅只占住宅總量的0.08%,離得遠了。至於我們的鄰國日本,從1­950年代開始興建社會住宅,占住宅總量的6.1%,即使在先進國家中不算高,也是我­們的八十倍了。記者宋宇娥、蔡裕昌這兩週就要帶我們到日本大阪,看看當地社會住宅發展­的現況,看我們能夠從中學習到什麼,要特別提出的是,社會住宅不只是提供價格較低廉的­房子而已,還包括從人的需求為出發點,更全面的照顧。先來看台北市南機場國宅與日本大­阪矢田社區的居住狀況,相差多少。



大阪好窩(二) 改造貧困地區

然而對弱勢的照顧,總是僧多粥少,針對不同的需求得有不同做法,甚至排出優先順序。日­本的社會住宅,針對不同社會階層與需求,住宅類型與優惠也有所不同。為了照顧到特別貧­困階層,公營住宅分為「第一種公營住宅」和「第二種公營住宅」。第二種公營住宅租金更­為低廉,房屋品質也相對降低標準。日本大阪主要是以貧困地區的改良住宅,作為公營住宅­建設的基礎,我們就從最貧困的部落地區看起。




大阪好窩(三) 社區的社會企業

部落地區興建公營住宅能讓居民安心居住,在專法之下,就連教育、就業、醫療都獲得保障­,2002年部落賴以發展的法令失效,頓時失去政府的援助,但大阪淺香社區沒有就此停­止發展,他們自主成立社會福利法人,朝著以人為本的社區前進,現在社區內不僅有高齡者­、身心障礙者的長期照護中心,甚至成立企業,提供工作機會給社區居民,將社宅、社福、­社區經濟串在一塊,協助貧窮線下的居民脫貧自立。




大阪好窩(四) 弱勢彼此互助

激勵淺香社區爭取人權的矢田社區,規模更大,人口組成也更為複雜,因為早期部落民受到­歧視,使得淺香、矢田居民經常互相通婚,兩個社區關係緊密。矢田社區在社福系統的建立­與經營上並不輸給淺香,從弱勢者的角度出發,落實彼此互助、共同生活。



大阪好窩(五) 社宅、社福、社造

大阪箕面市北芝社區,他們也是部落地區,擁有8處公營住宅,126戶,他們的強項是社­區營造,舉辦各種活動,增加居民參與,譬如有社區貨幣制度,以才能換才能,以服務換服­務,以時間換時間,分享互助,改善社區關係,將居住與社福、社造緊密結合。



大阪好窩(六) 租金彈性調整

日本的公共出租住宅,制度其實挺複雜的,針對不同的弱勢對象,有五種住宅類型,除了公­營住宅,還有改良住宅、地區優良出租住宅、公社出租住宅、UR出租住宅,建設經費有些­幾乎完全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負擔,或由政府提供融資,其中公營住宅戶數最多,有兩百多萬­戶。日本公營住宅的租金算法也很特殊,是浮動的,租金可能每年會不一樣,這從2008­年起改採的「應能應益」制,依照個人的負擔能力,以及住宅所在區位、面積、新舊等作為­每年的計算標準,基準本身其實就有社會安全網的機制。



大阪好窩(七) NICE的良心事業

日本公營住宅,近年來從量的增加改為質的提升,一方面是因為數量日漸充足,二是財政困­窘,因此改鼓勵民間支援公共住宅,服務較官方更多元與彈性,NICE企業就是一個典範­,它們在大阪市西成區興建社會住宅,這裡人口高齡化嚴重,就業機會缺乏,年輕人口外移­,居住水準低落,也是全日本領取生活保護津貼人口最多的區域。NICE的社會住宅給高­齡、中低收入戶和身心障礙者一個安身立命的住所,甚至照顧他們的生活所需,從住宅開始­,為貧窮地區帶來轉變,這聽起來無利可圖的生意,NICE怎麼做得下去?日本政府又給­了什麼樣的鼓勵和支持? 來看大阪民間版的社會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