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社會住宅運動」五歲了!這場新住宅運動,未完.待續。

「社會住宅運動」五歲了!

這場新住宅運動,未完.待續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104.8.26
新住宅運動再起
2009年底研考會公布「十大民怨」調查結果,「高房價」為民怨之首,引發社會熱烈討論,並持續延燒至2010年達到高峰。此時,從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後產生的子組織: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與崔媽媽基金會,開始醞釀新一波的住宅運動,以「社會住宅」為目標,推動落實保障弱勢居住權益。
不同領域專業的合作,齊力推動「社會住宅」!
台灣的高房價問題,不再是中產階級買不起房,社會與經濟弱勢者面臨的是更嚴峻的居住困境,而政府卻是長期漠視,未積極介入協助。同一時間,長期推動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服務的瑪利亞基金會,舉辦「荷蘭社會福利暨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邀請荷蘭非營利組織阿姆斯特丹社會住宅聯盟專家來台分享;社福界認為,弱勢居住需求長期未解,除經濟補助外,少有其他資源可以運用協助,一旦弱勢者的居住無法穩定,相應發生的各種問題便持續不斷,僅能一再消耗社福資源。
於是積極請益相關專業學者,及拜訪與號召國內重要社福團體,討論弱勢居住與社會住宅議題後,決議於2010826正式成立「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以下簡稱「住盟」),包括社福、住宅等13個團體[1],共同推動台灣落實「只租不售-社會住宅政策」,為弱勢及青年居住權益發聲。同年,挾即將來臨的五都市長選舉之勢,住盟積極拜訪高房價問題嚴重的北二都市長候選人,及赴總統府拜會馬英九總統,倡議應提高台灣社會住宅比例,加速「住宅法」立法等訴求,皆得到正面回應與願意推動社會住宅之承諾。
一個月後,行政部門即提出社會住宅方案及五處基地選址確認,其效率之高,可見民怨與選舉壓力之重。然方案倉促提出,未有完整規劃內涵,反影響社區排斥及對於社會住宅污名化的誤解。僅管如此,第一波社會住宅運動,已成功引導政府與輿論媒體正視社會住宅議題。

打開國際視野,認識社會住宅。
僅管「社會住宅」一詞被炒熱,但各界對於社會住宅的內涵價值不了解,且當時亦無法源基礎。因此住盟認為,社會住宅在台灣處於起步階段,需借重國外經驗,建立運動的論述基礎,亦做為宣導教育工具,以化解社區疑慮,回應污名化問題。
2011年開始,持續邀請國外專家學者來台,進行演講座談,希望讓社會大眾、青年學子們認識社會住宅,及在公共政策上的重要性;並藉由國外成熟的發展經驗,給予政府單位政策推動上的刺激與學習參考。201110月為響應「聯合國世界人居日」,住盟舉辦為期三天的「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邀請612位專家學者來台分享社會住宅發展經驗,並於會後拜會馬英九總統,提出「社會住宅共同宣言」,並重申住宅法立法已刻不容緩。
當社會住宅政策在推動上,已多獲得政府部門共識後,接下來如何落實興辦,是更重要且實際的課題。因此住盟這幾年不管是邀請國外專家學者來台分享交流,或是帶著聯盟團體、學者、媒體、政府部門人員出訪,與國外政府或相關組織建立網絡關係,都是一步步在建構興辦社會住宅的知識基礎。而這樣的累積,並不由住盟獨享,而是更急於分享出去,從不同國家的學理與經驗中學習,找到適合台灣發展的社會住宅模式。
倡議的軟硬兼施、裡應外合,完成住宅法立法。
當社會住宅政策展露曙光,「住宅法草案­」卻依舊躺在行政部門,為讓社會住宅有法源依據,立法勢在必行。2011年,趁著隔年總統大選政治氣氛升溫,住盟提出民間版住宅法草案,進行政治拜會遊說,同時配合立法院陳節如委員召開住宅法行政協商,減少法條爭議的討論,加速立法時程,亦避免因「屆期不連續原則」,使法案在這屆立委任期結束後,退回行政部門,一切重頭來過。因此,在立法倡議上,也結合當時在進行修法的實價登錄三法[2]議題,連結民間業界、社會團體及專家學者們,在立法院外倡議,增加與論壓力,力抗利益團體的反對遊說。終於,<住宅法>在蝸行12年後,與實價登錄三法,一同完成立法。
社會住宅政策有了法源依據,並不代表,後續發展會順利無礙;如同<住宅法>雖訂有「社會住宅」、「居住權利平等」專章,宣誓居住為基本人權,卻又規範社會住宅應提供至少百分之十以上比例出租予具特殊情形或身分者,突顯「保障弱勢居住權益」在政策落實上,缺乏其政治責任與魄力。這場立法倡議行動不盡完善,在法條內容上有所妥協,也真實呈現,住宅運動無法一步到位,我們需要推著政府繼續往前進。
社會住宅運動是社會倡議,也是政治參與。
住盟對於社會住宅政策所堅持的核心價值,在這五年的倡議過程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無不透過各種方式,希望政策能夠往正確的方向走。因此,住盟一方面透過倡議行動、記者會訴求等方式施壓,另一方面也與行政部門建立溝通管道進行對話,嘗試合作,解決問題。
2012年,當台北市政府開始推動「安康平宅」[3]更新改建,住盟及關心弱勢的社福團體擔心,社區內的低收入戶是否會隨著更新而被迫搬離,再次發生2009年「福德平宅」拆遷,弱勢長者被粗糙安置的憾事。於是在台北市李新議員的協助下,召開公聽會、社區說明會,邀請相關局處與會,希望能在維護社區住戶居住權益、與居民充分溝通的前提下,進行更新改建。
後續台北市社會局開始定期與住盟討論弱勢者的居住需求,以及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也開始在社區進行駐點,持續與居民對話討論。2013年,更進一步討論未來公營住宅的租金條件,透過國外社會住宅制度、崔媽媽基金會弱勢租屋行情、社會局低收入戶補貼資料的參考,提出了對於安康居民、低收入戶較進步的租金設算依據。
從「安康平宅」更新案,與行政部門進行政策的溝通與合作,爭取到較符合弱勢居住的資格、條件,或許目前只就「個案」討論,但卻也做為住盟在倡議社會住宅政策問題的主要論述,且其內容依著不同的背景條件,不斷修正中。
社會住宅開始了,就要準備做到好。
n          社會住宅規劃與社區參與
社會住宅除考驗政府推動決心外,同時也接受著來自社會/社區各種污名的挑戰。如何化解社會疑慮,除明確與負責的政策態度外,好的社會住宅案例,及細膩的規劃過程,以取得社會大眾的信任。
住盟於2012-2013年與負責萬華、松山公營住宅設計規劃的「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作,參與其規劃討論,不斷提醒社區參與、社區公共利益、弱勢居住需求的重要性;另外也透過「邁向世界設計之都」示範計畫,邀請國際建築專業者來台,參與安康平宅更新案,進入社區,舉辦工作坊,與居民對話,透過設計,突顯社區環境、居民的日常生活,而這才是規劃的關鍵。
n          政府組織人力的準備
當政府有越來越多的社會住宅方案要開始進行,以政府現有的行政組織人力、能量,是否能一一落實,是即將到來的考驗。
2012年,住盟邀請荷蘭第三部門住宅法人來台交流開始,對於台灣是否發展「住宅法人」機制,提供重要的參考想像;後續,住盟透過浩然基金會補助計畫,於2014年赴日本、韓國與當地住宅法人單位進行交流研習,了解其組織架構、運作機制,及經營經驗;回國後,也積極向各界分享學習成果。2015年,台北市與新北市政府開始規劃設置「租屋公司」、「居住服務中心」,希望以一定規模的組織人力,使社會住宅的經營運作有好的開始。因此,住盟協助邀請「首爾住宅公司」社長等一行人來台,分別與雙北市政府約定正式交流關係,分享經驗與提供實質建議,協助雙北市政府因應逐漸增加的社會住宅。
n          落實住宅法「居住是基本人權」
2014年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束,共有12位當選首長提出社會住宅政策,預計未來八年台灣將增加近九萬戶的社會住宅存量,突破令人可恥的0.08%,來到至少1%的社會住宅比率。然而行政部門的政策思維保守,施政執行效率不彰,在目前的政策方案規劃與執行上,如何落實「居住是基本人權」,仍舊進步有限。
因此,住盟將持續在倡議監督的崗位上,要求社會住宅政策應保障弱勢居住權益,反對設定年齡限制的不合理條件;不應為求財務自償而訂定過高的租金條件,或因財務考量,選擇不當的興辦模式,損失公共利益;最後政府應勇於面對社會的汙名反對,以尊重但堅定的態度,繼續推動政策。社會住宅在台灣的第一步很重要,協助有居住困難者,減輕居住負擔,進而穩定居住,這是政府應堅持的政策核心價值。
從「社會住宅」到「巢運」,住宅運動持續前行。
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是由市民發起的第一場都市社會運動,超過五萬人的集結,成功突顯住宅問題。然運動雖似曇花一現,卻也是沉潛、伺機而發的過程;20年過去,台灣再度因為高房價,使人民強烈有感於居住大不易,新住宅運動從「社會住宅」開始,使住宅從「個人」問題,提升至「公共」議題的層次;持續連結各領域、關注居住/住宅議題的專業者、NGO夥伴,進行一連串的住宅制度改革倡議。
2014年擴大集結推動「巢運」,直指過去政府不願面對的問題,包括居住權、不動產稅制、社會住宅、公地法令、租屋市場等五大課題。除社會住宅持續有進展外,20156月成功推動「房地合一稅制」,是打擊近年房產投機炒作的重要改革,也促使台灣房地稅制公平化往前邁進了重要一步。
五年的「新住宅運動」,其步伐已跨越「1989無殼蝸牛運動」,台灣的居住正義,從病入膏肓,到稍有起色,如今卻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未來只會更艱鉅難行。我們的態度將一如以往,依著目標與信念,與許多夥伴們相互扶持下,繼續前行。



[1] 住盟團體: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伊甸基金會、社區居住聯盟、社會福利總盟、康復之友聯盟、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崔媽媽基金會、勞工陣線、智障者家長總會、殘障聯盟、勵馨基金會、芒草心慈善協會
[2] 實價登錄三法為「平均地權條例」、「地政士法」、「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關於實價登錄之部分條文修正。
[3] 安康平宅為台北市第一批也是最大規模的一處「平價住宅」,興建於1970年代,共有1024戶,提供低收入戶免費借住。由於社區住宅老舊、弱勢家戶集居的標籤化,於郝龍斌市長時期開始推動「安康公營住宅旗艦計畫」,進行更新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