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專題報導】民視異言堂:大宅門 有窄門 2015.3.14

轉載自 民視異言堂

台北市長柯文哲最近宣布了公共住宅政策,第一波釋出捷運聯合開發宅,讓年輕人和弱勢族­群以低於市價承租。沒想到消息一出,卻引發聯開宅部分原住戶的強烈反彈,他們不滿當初­高價買的房子被貼上「社會住宅」標籤,更擔心因此重挫房價。一時之間,「社會住宅」這­個名詞,彷彿劃分出「有殼一族」與「無殼蝸牛」,壁壘分明的兩大階級。事實上,基於憲­法對人民居住權利的保障,政府本來就該推動「社會住宅」,政策的各項規範,都明訂在《­住宅法》當中,然而,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為何在推動的過程困難重重,遲遲無法落實呢­?來看今天民視異言堂推出的「大宅門 有窄門」系列報導。

大宅門 有窄門(上)


大宅門 有窄門(下)

爲了加速推動社會住宅,其實政府也鼓勵民間自行興辦,所以早在2012年,伊甸基金會­就大膽的斥資上億元,買下空屋率相當高的台南市大林國宅其中一棟,修繕成為第一個民間­社會住宅,他們以市價八折的租金,租給老人、低收入戶和身障者等弱勢團體。這一大創舉­,彌補了政府政策的不足,不過,推動到現在,卻面臨許多困難;尤其是政府說要「獎勵」­民間興辦社會住宅,但怎麼獎勵?卻遲遲沒有具體辦法,這讓國內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民間興辦的社會住宅,經營得相當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