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投書】從居住政策的盲點,論全面改革刻不容緩 104.10.22

從居住政策的盲點,論全面改革刻不容緩


徐志維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政策研究員

政府說:

  • 2014年我們國民居住幸福度和紐西蘭、葡萄牙並列OECD9
  • 高房價是『雙北或都市內局部地區的問題』,其他縣市沒這個問題;
  • 租金補貼照顧戶數從2.5萬戶,提高為至少5萬戶,幾近全額滿足;
  • 我們建立租屋服務平臺、補貼地方政府興辦社會住宅;
  • 國人『有土斯有財』觀念根深蒂固,我們蓋了合宜住宅和青年生活宅、購屋補貼與貸款以滿足需求    
住宅相關的政府部門頻頻對外宣稱做了很多居住政策,已取得亮眼的成績。然而政府的自我評價,為何似乎跟大眾觀感相去甚遠?本文將分別從台灣的住宅供給結構(供給面)與居住情勢(需求面),嘗試指出當前居住政策的盲點,以及未來必須面對的居住危機。


錯誤解讀的住宅供給結構(供給面)

    以下用兩項政策制定常使用的統計數據,簡單說明政府在「購屋」、「租屋」與「弱勢居住」三大住宅供給面的常見誤判。
錯誤解讀的數字(1):自有住宅率-不合理與浪費的購屋補貼政策
政府向來以高自有住宅率作為施政的重要理據。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調查,我國2014年的自有住宅率高達84%(下圖2)。然而我國的住宅自有率數據存在多項謬誤,華昌宜、章定煊、莊孟翰等多位專家學者,先後指出該數據嚴重「膨風」,掩蓋一戶多屋和戶籍未隨實際居所(尤其是租屋)遷移等現況。

【巢運週年系列專題(9)】婦女獨力撐起孩子頭頂的一片天花板 / 邱曉英(勵馨基金會倡議專員)

婦女獨力撐起孩子頭頂的一片天花板

邱曉英(勵馨基金會倡議專員)
轉載於天下獨立評論1020日星期二

受暴婦女以為只要脫離暴力環境,切斷施暴者的關係,帶著孩子離開一切就能重頭開始,很快地就可以展開幸福穩定的新生活。懷著美好生活的想像,殘酷的現實卻總能將人一棒打醒。

她們離開社福的婦幼庇護所之後,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可能居無定所的憂慮,婦女的擔心不是沒有來由的。租房子的時候,房東看到婦女帶著小孩面有難色的說「我這裡的房間很小,妳們住不下啦!」,或是「我們這邊不租給有小孩的人」等語。租屋市場在房客的需求量大於供給量的情況下,給了房東絕對的權力挑房客。房東們想要租給「單純的」房客,以上班族、學生族群為優先,因為曾經受暴的婦女可能引來前夫的騷擾,被列入「不單純的」房客名單。單親扶養小孩的婦女有能力持續付房租嗎?可能還要冒著收不到房租的風險,房東心裡想:「這裡可不是慈善救濟院呢!」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座談會訊息】巢運居住講堂番外篇:住宅運動漫漫長路:從1989無殼蝸牛運動到2015巢運

住宅運動漫漫長路:從1989無殼蝸牛運動到2015巢運

住宅運動不是從巢運才開始,
住宅問題更不是現在才發生,
從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到如今的巢運,
26年的時光,不同階段的住宅運動歷程。

相信很多人都會問,
這場住宅運動為何耗時如此之久?
是遭遇了什麼樣的困難?
又堅持了什麼樣的信念與價值?
用了什麼樣的方式,使這場運動至今仍持續著!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
10/29(四)晚上,跟著我們一起走過這條漫漫長路,
住宅運動有大家的支持,才能迎來些許收穫。

◎ 講者:李幸長/無殼蝸牛運動發起人
                呂秉怡/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巢運發言人
◎ 時間:10/29(四)19:00-21:00
◎ 地點:慕哲咖啡店地下沙龍 (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號B1)
                Google地圖:https://goo.gl/maps/fKdQL
◎ 報名網址:http://goo.gl/forms/AyFwzS4MXo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巢運週年系列專題(8)】巢運一週年 訴求總回顧 /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巢運一週年 訴求總回顧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林育如、徐志維

巢運週年,我們在此簡短回顧五大訴求一年來各自的進展。嘗試指出居住政策推動的癥結和阻礙,作為接下來居住政策改革的借鑑。



2014巢運五訴求 政策進展‧巢運短評
巢運訴求一:居住人權入憲、終結強拆迫遷
巢運訴求二:改革房產稅制,杜絕投機炒作
巢運訴求三:廣建社宅達5%,成立住宅法人
巢運訴求四:修訂公地法令、停建合宜住宅
巢運訴求五:發展租屋市場、制訂租賃專法

巢運訴求一:居住人權入憲、終結強拆迫遷

※政策進展:
政府在「居住人權」議題上,仍停留在2009年馬英九總統簽訂兩公約,及將其國內法化後,僅宣示性保障基本人權,並未落實在相關法令制度上。近年因不動產價格利益劇增,無論是否有真實開發需求,現況是,許多大型開發計畫的進行,除主要計劃基地範圍,多伴隨周邊土地開發,而人民的土地、家園也在這樣的開發案中,被強勢徵收與迫遷。
在徵收過程所引發的各種爭議,政府未檢視計劃的合理性或是徵收的公益性不足等問題,而是看重開發帶來的經濟效益,優於人民的居住人權;對於人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與家園,未有積極合理的保障。於是人民抗爭不斷,包括桃園航空城自救會、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三峽龍埔麥仔園自救會等,持續地反對徵收,抗爭到底。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巢運週年系列專題(7)】啟動調養租屋市場殘破體質的療程 / 呂秉怡(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張艾玲(崔媽媽基金會社會事業處處長)

啟動調養租屋市場殘破體質的療程

呂秉怡/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
張艾玲/崔媽媽基金會社會事業處處長

                                                                            轉載於天下獨立評論1014日星期三

    台灣租屋市場長年被政府忽視,從未明確推動租屋政策。去年此時,巢運已將制定租賃專法列為五大訴求之一,直到「張淑晶惡房東租賃糾紛事件」,租屋市場的黑暗一角浮上水面,租屋政策方始受到各方關注。
 
    崔媽媽日前指出租屋市場長期經絡阻塞導致體質虛弱,短期恐無立竿見影的特效藥方。在此,崔媽媽基於長期投入租屋服務市場的經驗,進一步為當前市場進行把脈,提出短、中、長期的療程,作為未來政府開展租屋改革的建言,以下扼要說明之。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巢運週年系列專題(6)] 人居日的台灣居住檢視_華昌宜(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退休教授、財團法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 資深研究員)

人居日的台灣居住檢視

華昌宜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退休教授、財團法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 資深研究員)

轉載於天下獨立評論1012日星期一

        十月五日是聯合國所訂的全球人居日(UN Habitat Day)。在台灣居住正義己成為流行詞,時值大選的各候選人又端出買票的各住宅措施之際,卻極少人知道人居的含義。更少人知道我國雖非聯合國會員,但在大陸中國抗議下,己曾簽署了聯合國人權宣言下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國際公約》。後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並己再經行政院發布了二公約之施行法,故總统宣稱視為國內法。大致而言,我國對前一公約下的公民和政治人權可說達標,對後一公約中揭示的性別平等,教育、健康、勞動等權利之維護亦屬成績斐然。唯獨對其中第十一條(相當生活水)中之居住一項,不僅未能保障,而且大大扭曲。

        對此條中之「居住」曾經聯合國公約特別委員會詮釋為「安全、和平、和有尊嚴地居住某處的權利」;更重要的是「確保所有人不論其收入或經濟來源都享有的權利」。其後聯合國人居委員會又將此等權利更較具体地闡明為「適足的獨處居室、適足的空間、適足的安全、適足的照明和通風、基本廚衛浴設備、和達到就業及基本社會公共設施的合適地點 ---- 這一切均要在合理的費用之下。」此外,「各締約國必須對處境不利的社會族群給予應有的優先考慮、對他們予以特別照顧。」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投書】拆穿內政部住宅政策的謊言 104.10.11

拆穿內政部住宅政策的謊言


秉怡 (巢運發言人、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副召集人)
徐志維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研究員)

    適逢世界人居日與巢運週年,巢運等民間團體近日舉行「居住政策改革五大訴求」記者會,內政部次長陳純敬旋即召開「持續滾動式檢討-整體住宅政策讓『住者適其屋』」記者會作為回應。陳次長聲稱:「政府將以健全住宅租售市場、提供多元居住協助及提升居住環境品質等三大面向,依國人不同需求與財務條件,協助民眾由購屋、租屋和修繕等多元方式取得適宜住宅」。聽上去冠冕堂皇,實則昧於現況、謊話連篇!

    首先,馬政府宣稱要健全「租屋市場」,提出的解方卻始終只有「擴大租金補貼」。租屋市場存在數項結構性問題,因此發再多租金補貼都注定是「無效」的作為:「租賃行為地下化」,令房東不願額外承擔報稅與照顧弱勢的風險,將房屋提供給弱勢者;「資訊混亂」,弱勢者不易在市場上找到合適的居所,更難利用租金補貼安居;再加上(房東)專業化程度低落」「租賃權益缺乏保障」等等問題,無不危及租客的租屋品質和安穩。稍有辦法的一般人皆視租屋為暫時性的居住選項,如何指望這樣的租屋市場能讓弱勢者安居?

[巢運週年系列專題(5)] 談不動產持有稅改革之方向 林旺根(德霖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兼任副教授、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

談不動產持有稅改革之方向

林旺根
德霖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兼任副教授、
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
轉載於天下獨立評論2015年10月5日


393公民平台」公布,2013以來有十一個縣市的財政昏迷指數平均值介於3~4之間,其中有南投、嘉縣、苗栗已達「重度昏迷」(葉克膜區),陷入破產危機。為此,財政部20142月提出「財政健全方案」,方案有三個重點,包含控制政府債務規模、檢討不合理支出,以及稅制改革。其中對於地方政府的開源方面,應在稅課部分「強化不動產價格評定」,具體做法其一是調整房屋標準單價至合理造價之40 %~50%;其二是要求104年調整公告現值占一般交易價格之9成。然而,內政部竟公布全國平均公告現值已佔一般正常交易價格之比例約為88.74%,並宣稱十六個縣市已經達到九成,看起來已快接近方案的目標,但事實是這樣嗎﹖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巢運週年系列專題(4)] 遙想土改當年話巢運 花敬群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不動產投資與經營學位學程副教授)

                                                                      遙想土改當年話巢運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不動產投資與經營學位學程副教授
                                                                                                              轉載於自聯合報2015105 星期一
          我們吃飽穿暖,我們的國民教育與知識水準很高,修養與待人處世都很文明,我們有許多產業具備國際競爭力。卻清楚看到居住的事物中,出現明顯的傾斜與剝奪,讓經濟陷入風險,讓社會出現對立,讓人心因此而不古。
          住宅運動其實是值得追求進步的國家才會發生的事,台灣就是。住宅運動所追求的,就是進步的國家與社會。因為很多人認同,所以有巢運。
        改革是為了調節失衡,可說是追求社會的公平,也可說是追求經濟的均衡,其實都是。然而,改變社會是如此巨大且艱困的工程,涉及著大規模與深厚的資源再分配,面臨著複雜的既有利益結構與認知結構的挑戰。但,這就是改革。
          我想起民國40年代的土地改革---375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那是一段以政治霸權所推動的社會經濟資源與權力的重組運動,是一段綜合著政治暴力與改善弱勢條件,兩種極端價值的大時代。
          當年的國民政府用375減租強迫地主減輕佃農地租,用公地放領將國有農地低價賣給佃農,接著再用更激烈的手段,低價徵購地主大量農地廉售給佃農。這是一甲子之前的台灣故事。在許多對土地改革的歷史評價裏,對於再分配這個部分,大多給予較為正面的觀點,對於使用政治霸權部分,確實也多予以譴責。
         如果把60年前的土地改革架構套用在當前的住宅改革,會是怎樣的情境?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巢運週年系列專題(3)] 原地打轉的築巢政策 林萬億(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原地打轉的築巢政策
林萬億(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轉載於自由時報 2015104 星期日

動物有以地洞、山洞、岩洞、樹洞為巢;有以泥土、樹枝、草葉築巢,現在連布料、塑膠、繩線都被撿去當材料了。這些巢不須論價,到處都可,只要安全穩固即可。而人築巢最為心酸,土地、建材、人工、租稅,都要錢。像其他動物一樣覓地築巢,就會被當成違建拆除。
   資本主義發達之後,住宅商品化,違建也被管制。於是,房價越來越貴,沒錢的人就無巢可住了。因此,福利國家就發展出公共住宅政策,一來,讓所得偏低、被市場排斥的人們得以平價租到適居的住宅,在歐洲稱社會住宅。二來,提高社會住宅供給量,以平抑房價。
    我國過去以國民住宅試圖實現人人有屋住與平抑房價,但兩者都失敗。國宅雖然價格稍低,但必須是中等收入以上家庭才買的起,而房價仍居高不下。據此,推動社會住宅的聲浪始於1994年的陳水扁市長的國宅只租不賣;納入國家政策於2005年的整體住宅政策;結合社會運動於2010年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法制化於2011年的住宅法。遺憾的是社會住宅在住宅法裡被鳥籠化了。


[巢運週年系列專題(2)] 住宅政見可否落實居住正義? --國際人居日的反省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



住宅政見可否落實居住正義?
--國際人居日的反省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

                                      轉載於聯合報 2015102 星期五

         最近總統大選,又適逢國際人居日及巢運週年日的前夕,藍綠兩黨候選人紛紛推出住宅政見,蔡英文強調八年二十萬戶的「社會住宅」,而洪秀柱主張工作五年可以買到自用的「公民住宅」,甚至連內政部也提出未來五到十年興建二萬戶地上權的「青年生活宅」。這些住宅政見是否能夠讓社會關心的「居住不正義」獲得解決?

        首先應先釐清當前台灣居住不正義的關鍵問題為何?由於台灣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住宅存量來自民間自有市場,其中房市的投資炒作、不但造成房價不合理,且形成大量空屋,影響正常居住需求,住宅市場的健全運作應是首要關鍵;其次,有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住宅存量來自民間出租市場,不但租屋數量不足、品質也不佳,更多黒市充斥,房東房客缺乏保障,健全租屋市場也是重要關鍵;最後,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政府社會住宅,的確數量太少,又沒有完全幫助到真正弱勢族群,社會住宅的興建與管理有待加強。

        我們可以清楚了解到台灣住宅是屬於「大市場、小政府」的運作模式,這和歐洲各國、甚至新加坡、香港、中國的住宅是屬於「大政府、小巿場」運作模式有所不同,要扭轉我們的住宅市場結構,不但困難也有疑慮。換言之,認清台灣住宅「市場失靈」的影響重大,必須優先面對處理,相關住宅競選政見不應視而不見、避而不談,否則居住正義無從落實,人民也將無感政府作為。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巢運新聞稿] 巢運‧2016-2019居住政策改革綱領 104.10.5

「世界人居日:居住改革全面啟動!」記者會  


巢運‧2016-2019居住政策改革綱領

一年前,巢運夜宿仁愛路、向政商金權發出怒吼。一年過去,馬政府居住政策進三步退兩步,成效有限,民眾還是「買不起」、「租不到」、「住不好」。因應總統大選將屆,於「世界人居日」也是夜宿滿週年之際,巢運提出「2016-2019居住政策改革綱領」,據此開啟拜訪各總統候選人行動,並做為未來四年民間行動倡議的基本方針。
當前居住政策總體檢

    前日,馬政府自我褒揚8年來的居住政策,宣稱繳出「國民居住幸福度和紐西蘭、葡萄牙並列OECD9」的成績單。這顯然與大多數民眾感受相去甚遠,純屬「自我感覺良好」說詞。總體而論,我國居住政策之關鍵性弊端如下:
一、居住價值矮化為購屋,嚴重扭曲住宅市場合理結構

    篤信「住宅是商品」是政府向來之意識型態,是故,台灣從來都沒有居住政策,我們有的只是房地產政策。其認定「購屋」是唯一的居住選擇,而「不動產市場」必然能滿足解決所有需求。長期以往,嚴重扭曲住宅市場和結構,即購屋市場過度膨脹(八成),租屋市場低度發展(一成),以及政府對人民「基本居住權」保障照顧的缺席。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投書/巢運週年系列專題(1)] 阻礙社會住宅的三座大山 104.10.1

阻礙社會住宅的三座大山


彭揚凱(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

隨著大選時間將近,各組候選人各式政見紛紛出籠,然或有交鋒火花者,社會住宅政策當屬其一。就此,筆者做為倡議社會住宅的始作俑者之一,有必要點出這些年相關爭論的關鍵盲點,實為阻礙社會住宅的「三座大山」,亟待各方釐清攀越。

第一座大山是「無效論」,以諸多房產名嘴為代表。簡單的說,就是認為社會住宅並無法解決高房價問題,係徒勞無功。這種說法最大的謬誤在於,簡化住宅問題而假設有單一的政策解方。綜關各國社會住宅推動的歷史脈絡與經驗,起心動念都是著眼於國民「基本居住權」,但最終皆搭配住宅市場、租屋市場的積極介入管理方達綜效。對照來看,台灣當前居住問題在於政府在「基本居住權」與「市場管理」長期缺席,致使購屋市場、租屋市場雙重失靈,人民買不起、租不到、住不好。換言之,不要求政府應從健全市場、發展租屋、社會住宅三管其下,反以「無效論」講法潑冷水,不是無知於住宅政策ABC,就是「張飛打岳飛」的烏賊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