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公視 NGO觀點:從韓國看台灣! 弱勢蝸牛的幸福居

公視 NGO觀點

從韓國看台灣!弱勢蝸牛的幸福居

首播 10月11日(四) 晚20:00
重播 10月14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 陳美鈴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 呂秉怡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台南區督導 張盟宜
台少盟秘書長 葉大華
-----------------
為了照顧弱勢族群,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投入上億元,預計在台南市大林國宅推出獨棟的社會住宅,共計三十六戶,這將創下台灣非營利組織興辦社會住宅首例。理想狀況下,社會住宅應該要由政府撥地出錢,再交給NGO團體籌畫、營運及管理。由NGO團體負起主導地位,找建商興建,可以避免建商從中獲利。如今,台灣出現NGO團體直接興辦的例子,突顯出台灣社會住宅政策,出了什麼問題?

今年三月,內政部統計處公布「社會住宅需求調查」,弱勢家庭的社會住宅需求量接近33萬戶,約占全台灣住宅存量的4%,但弱勢者想在一般社區找到安身之處很難。社會住宅存有「窮人集中地」的標籤化問題,韓國政府卻扭轉了外界對社會住宅的刻板印象,他們怎麼辦到的?參考韓國經驗,台灣要如何一步一步落實興辦社會住宅的腳步?未來是以「獨棟」興建為主?還是朝「混居」來規劃?

韓國開始興辦公共租賃住宅時,都市化已經達到成熟期,在都市中很難找到適合土地,他們當時又怎麼做?參考韓國經驗,台灣政府該如何運用手上的國有地?韓國公共住宅租金繳法很多種,包括:全押租、部分押租+月租、月租,而且會根據家庭收入,支付不同金額。同一種房子,不同家庭付費不同,這樣做有何好處?這種以家庭負擔能力訂定租金的做法,台灣做得到嗎?

此外,韓國公宅的房子空間小,但是室內空間規劃卻很用心,能讓小空間五臟俱全,台灣政府如何學到其中的精髓,學習到他們對入住者的尊重與體貼?再看韓國的社區,每10萬人就設一個「福祉中心」,反觀台灣社區,弱勢家庭需要什麼樣的福利服務?有可能引進「韓國模式」嗎?

「居住」是人民安身立命的基本權益,韓國公共租賃住宅,能提供相當比例給弱勢者居住,台灣何時才能實踐居住正義?!週四晚間八點「NGO觀點」,從韓國看台灣!弱勢蝸牛的幸福居。



從韓國看台灣! 弱勢蝸牛的幸福居1




從韓國看台灣! 弱勢蝸牛的幸福居2




從韓國看台灣! 弱勢蝸牛的幸福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