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25
針對新任內政部長李鴻源22記者會對外說明他的住宅政策藍圖,立法委員陳節如於今日(六)邀請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政大地政系張金鶚 教授、玄奘大學財務金融系花敬群 教授等召開記者會。陳節如委表示:李鴻源部長主要論點是以國土規劃及增加供給的手段,將人口往都市外圍疏散,以舒緩雙北市的房價;但此論述完全迴避了當前住宅問題的核心。那就是,所謂「居住正義」,應讓不分社經階級的每個國民,都有機會居住於負擔得起且品質適宜的住宅。就此,我們由以下幾點回應並反駁李部長的政策藍圖:
首先,住宅做為基本人權的一環,因此健全的住宅政策特別不能遺漏對弱勢國民的照顧。對於這些弱勢者而言,不管是板橋的合宜住宅還是拉捷運到桃園中壢的住宅,他們仍然還是買不起;因此,政府應設法以直接興建、獎勵民間興建提、或是以租金補貼結合市場空餘屋等政策來提供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依據內政部去年底剛完成的「社會住宅需求調查」,調查出的需求量接近33萬戶,約占全台灣住宅存量的4%,而目前國內社會住宅僅佔住宅存量0.08%,只有6千餘戶。面對此嚴重落差,豈料在李部長的藍圖裡卻只拿得出已核定的五處(1661戶)社會住宅,根本毫無誠意,令人強烈懷疑政府推動社會住宅的決心,難道是選舉結束就馬上跳票嗎?
其次,台灣有150萬戶的空屋,創造了違反房價走勢與空屋率同步的市場怪像。換言之,對於造成中產階級、青年買不起的高房價問題,關鍵從來不是住宅供給不足,而是假性需求的投機炒作。就此,治本之道應是健全不動產市場機制,特別是落實不動產實價登記與稅制改革。不知李部長是真不清楚還是裝糊塗,所提住宅藍圖完全迴避任何抑制房地產投機炒作積極作為,談的依舊是執政黨向來最鍾愛之擴大優惠房貸、開發新市鎮、水岸住宅這種用「振興房地產政策」的擴大供給思維。居住正義,難道不需要面對高房價背後的市場機制不正義嗎?
再者,我們認同國土規劃是早就應該進行的政策,促使居住空間能夠與生態共存也是提升城市宜居性的做法。然而,一座進步的城市應該是讓各種社經階層的人都能安居於此,而不是僅為負擔的起不合理高房價的人而存在。李部長的人口往都市外圍疏散的論點,說穿了就是請買不起房的中低收入者、年輕人與窮人搬離台北都會區,這無疑是一種空間的階級歧視政策,國外諸多經驗都證實只會造成社會隔離與城市縉紳化。我們必須說,治人終究不同於治水,不是如同疏濬般拉條捷運將人引導離開城市就無災太平!
猶記得,馬總統選舉前說要落實「居住正義」,當選感言更慷慨激昂地強調會全力照顧弱勢、縮短貧富差距,現在新內閣才剛上任3週,所端出的住宅大餅看來卻是令人洩氣。我們呼籲馬總統及李部長,若真有心要改善台灣的居住問題,便應從以下三點著手:
(一)
積極推動社會住宅來照顧弱勢,不要再用「合宜住宅」、「捷運開發」等出售式住宅來模糊焦點。
(二)
有魄力地推動健全房地產市場之相關制度改革。
(三)
確認「國土規劃」與「住宅政策」結合的目標是讓各種社經階層能永續安居,而非彼此隔離。